9月3日,首創環保集團在本屆服貿會發布首創環保集團的藍色水工廠實踐,介紹了首創環保集團從核心技術好氧顆粒污泥的突破到工藝鏈優化踐行“雙碳”目標的發展路徑。首創環保集團董事、總經理李伏京,“中-荷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主任Mark van Loosdrecht受邀出席服貿會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綠色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論壇上,Mark院士闡述了由中-荷中心提出的藍色水工廠理念,通過資源細分、能源回用路徑解釋了藍色水工廠如何挖掘資源價值、為何可以實現低碳發展,他指出,藍色水工廠對人類而言應該是資源、能源回收工廠。
據介紹,藍色水工廠的發展,除了核心技術平穩運營外,還需要從系統能源、經濟和生態角度進行評估,并分享了藍色水工廠在能量平衡、環境評價、經濟效益三個維度的評價體系。2016年,首創環保集團和Mark院士、北京建筑大學聯合成立了中-荷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共同研究新一代污水處理技術。僅利用三年時間,首創環保集團就攻克了“好氧顆粒污泥”這個技術難題,并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CREATEs。此外,中-荷中心實驗室還在持續探索資源回用等問題。通過關鍵技術的突破、智慧控制平臺的應用、工藝流程的改進,首創環保集團實踐的污水處理廠不僅是污染物處理的終結場所,更是資源能源循環的起點。
目前,好氧顆粒污泥這個關鍵技術的突破,讓首創環保集團制定了打造“藍色水工廠”的目標。與傳統處理技術相比,好氧顆粒污泥技術同時解決了處理效率及節約用地兩方面難題。在處理效率上,由于好氧顆粒污泥沉淀速度快,可降低20%以上的運行成本,同時降低30%以上的碳排放;在占地方面,可減少50%以上的建設用地、降低土建、設備投資成本30%以上。
藍色水工廠的實踐需要為好氧顆粒污泥技術高效、優質處理“保駕護航”,為此,首創環保集團開發了Asmart——以生物數學模型為核心的水廠智慧決策系統,目前最大的應用規模達到50萬噸/日。其次是解決設備運行過程中能耗問題,通過能效管理智慧平臺、精確曝氣系統、智能藥劑投加系統的應用,有效降低了能耗、減少了碳排放。
李伏京說:“藍色水工廠的首創實踐將不單單止步于‘低碳、低耗’,還將實現工業生產與自然生態的融合與循環,這是一條切實可行的技術創新路線。我們將不負使命,不負時代,勇挑責任,奮力前行?!?/p>